|
【一方】一方古塔有何用?原是百年化字炉 |
【yifang】2017-9-22发表: 一方古塔有何用?原是百年化字炉 冲头村惜字亭:东西两面各有拱门式炉口敬联村惜字亭:塔刹置石刻葫芦连州卿罡村化字炉用青砖砌成。大营村字纸亭:始建于1913年大洋网讯在连州古村,一些细心人会留意到村口常有一些大小、规格不一的小 一方古塔有何用?原是百年化字炉冲头村惜字亭:东西两面各有拱门式炉口 敬联村惜字亭:塔刹置石刻葫芦 连州卿罡村化字炉用青砖砌成。 大营村字纸亭:始建于1913年 大洋网讯 在连州古村,一些细心人会留意到村口常有一些大小、规格不一的小砖塔,它们造型各异,有圆有方,看似古塔模型,又似无实际功能,这些奇特的建筑究竟有何意义呢? 原来,这些小砖塔很可能是古时的“化字塔”,彰显连州古村人敬惜文字、尊重知识的传统。 字内能存千古事 炉中可化万年书 在连州卿罡村口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座砖塔,这是一个高不足两米、用青砖砌成的炉塔,顶部翘檐宝鼎状,有洞口可放入木炭,塔身镶嵌的石碑文字依稀可辨,“字内能存千古事 炉中可化万年书”的对联揭开了砖塔的用途之谜,原来这是一座古代“化字炉”。 记者从清远博物馆了解到,该炉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由该村唐姓、黄姓村民捐资建成。炉为青砖砌筑,平面呈方形,四角飞檐攒尖顶,塔刹置石刻葫芦宝瓶,须弥座,通高2.85米。 连州的民俗学者何方介绍,千百年来村里重教尊师成风,村族弟子考上大学者不下数百人。化字炉在明清时代是一个村人才辈出的标志,也是古人为“敬民惜圣贤文字”焚烧废旧字纸的一种仿楼阁式建筑。它从侧面反映了历史上当地的文化发展状况。连州新发现的多座化字炉,从中反映了连州历史上文化的辉煌。 新发现: 化字炉几成标配 其实,连州卿罡村的化字炉并非孤例。 记者从清远市博物馆获悉,连州市文物普查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地毯式文物普查,其中新发现的卿罡村化字炉、大营村字纸亭、敬联村和冲头村的惜字亭等四处,建筑多为楼阁式建筑,材料多采用方石,少数用青砖或砖石并用。平面多为六角形,以三层居多,少数为五层或六层,通高5至10米。 化字炉在粤北的普遍,从侧面体现了粤北古人对纸上文字的尊严敬奉如神。 连州“化字炉”逐个看 大营村字纸亭:始建于1913年 位于连州市瑶安乡大营村民委员会大营自然村,距离镇政府2公里,地处瑶安河东面较平坦的矮山冈上。该亭始建于1913年,平面呈六角形,攒尖顶,三平列砖叠涩出檐,通高3.2米。亭壁上镶民国癸丑年(1913)的“鼎建字纸亭碑”一通,亭的南面开圭门式炉口。大营自然村是瑶安乡最大的自然村,瑶族、汉族混居,有11姓氏,因村民和睦相处,成为典范。 冲头村惜字亭:东西两面各有拱门式炉口 位于连州市星子镇清江村民委员会冲头自然村星子河西岸上。该亭始建于清代,为六角重檐攒尖顶石塔,三层塔基,一、二层平面为圆形,三层平面为六角形,通高3米。宝瓶于1971年被雷击毁。亭壁首层分别阳刻“惜字亭”,对联为“虽无雅文尊圣□、觉有襟怀重贤□”(□为不清的字迹)、“砥柱冲天通学海,字亭秉地尉人文”等,东西两面各有拱门式炉口。 敬联村惜字亭:塔刹置石刻葫芦 位于连州市星子镇溷坪村民委员会敬联自然村星子河西岸上,距离镇政府13公里。该亭始建于清代,为二层六面楼阁式石亭,六角飞檐攒尖顶, 塔刹置石刻葫芦宝瓶,二层亭基,通高3.1米。亭壁西面阴刻“惜字亭”。“字内能存千古事,炉中可化万年书”对联赫然在目,东面开有方门式炉口。 化字炉流行 彰显连州尊师重教古风 清远民俗专家认为,在连州发现如此多的化字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历史上连州对文化的重视以及由此产生的辉煌文化。特别是唐宋以来,官宦骚人接踵而至,对连州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特别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兴学重教的开化之功。他在连州任刺史近五年,施仁政,重教兴学,教化州民,大力推行文化教育。在他的倡导下,连州学风大兴,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连州一时文风大振。从唐代至清代,连州共建书院10间,培养了大量人才。北宋时期,广东出了127名进士,其中连州占43名,一时称誉“科举甲通省”。此后数百年间,连州先后出了黄损、陈拙、孟宾于、邓询等十多位进士、诗人、音乐家,宋雍熙二年至宋景佑元年的50年内,连州马带村唐氏家族公孙3代人唐元、唐静、唐炎先后高中进士,因此,宋仁宗特赐唐氏家族的祖居为“金马世第”,这在历代科举中也是凤毛麟角。 瓷砖相关 一方正一方厚板正一方陶瓷正一方锦一方建材,本资讯的关键词:重檐攒尖顶古塔塔刹楼阁式惜字亭一方百年 (【yifang】更新:2017/9/22 16:18:51)
|